首页 ENGLISH |
原创 首席记者 乔林生 期货日报
自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6月8日,国内三大油脂期现货价格的走势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步步高升”,其中大连豆油主力2209合约期价自8468元/吨涨到了6月8日的12280元/吨,同一时间内大连棕油主力2209合约期价自7782元/吨涨到了12382元/吨,郑州菜油主力2209合约期价自11450元/吨涨到了14538元/吨。
不过,在三大油脂期现货价格不断创新新纪录之际,诸多市场因素也在发生剧变,最终令三大油脂价格在进入年中之时整体下滑,并持续了13个交易日,如大连豆油主力2209合约期价在6月24日最低滑至9824元/吨,大连棕油跌至9012元/吨,郑州菜油下挫至11825元/吨。
造成国内油脂价格上半年步步高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年中油脂价格为什么又突然下滑?下半年市场又将呈现什么样的运行态势呢?
期货日报记者与相关专业人士沟通后了解到,上半年市场出现的三大“灰犀牛”与两大“黑天鹅”事件提振了油脂油料价格,还使得部分品种价格在运行中脱离了市场供需基本面。
从“灰犀牛”事件来看,一是极端天气导致加拿大油菜籽大幅减产、南美大豆由预期增产变减产;二是劳工短缺导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恢复缓慢;三是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分化。而“黑天鹅”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印尼棕榈油出口政策反复多变;二是俄乌爆发冲突。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全球油脂油料期货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而期货价格的上涨又带动国际市场油脂油料现货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来自北京的一家信息机构负责人张老师表示,回顾历史可以发现,2021/2022年度国际市场油菜籽、大豆价格大幅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占大豆、油菜籽出口一半以上的巴西和加拿大减产效应被放大。随后市场出现的供需不平衡、部分地区出现冲突、主产国油脂出口政策调整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投机资金炒作等强有力推动了全球油脂油料价格的上涨。其中,全球植物油出口增加主要靠依靠棕榈油、炒作题材交替出现等推升价格的力度最大。另外,近年来全球对生物柴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提振植物油脂油料价格。
从进入6月以来全球特别是我国油脂油料价格突然下行的主要原因分析,主要是全球棕榈油生产国供应出现了较大变数。虽然当前主产国仍计划采取各类措施限制棕榈油出品,但其国内不断累积的库存已经为未来油脂油料价格的运行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新季美豆等的总产量也变得乐观起来,乌克兰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也没有前期预计的那么悲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等生物柴油政策生变的概率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开始自高位来回落。具体到国内市场,动物油脂大量替代植物油脂,以及餐饮等行业对需求的大幅下滑,注定三大油脂价格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而放开加拿大油菜籽进口、新季湖北等油菜籽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等正在促使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质变。
据相关市场机构统计,今年3月印尼棕榈油产量为415万吨,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8%;出口202万吨,环比减少3.7%,同比减少37.5%;期末库存568万吨,环比增加12.6%,同比增加67.5%。4月。印尼出口169万吨,推算库存超过600万吨。5月1—22日禁止出口,预计5月底库存已达到或超过800万吨,加快出口的急迫性不断加强。
截至6月13日,印尼已将与国内销售配套的出口配额由100万吨提高到了225万吨,并根据出口加速计划发放了116万吨棕榈油出口许可。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全球棕榈油市场进入增产季、印尼胀库急迫出口等可能意味着价格拐点出现。国内方面,新季油菜籽上市销售、大豆面积大幅增加,以及多措并举发展花生等油料产业等均会对油脂油料价格形成遏制。
从今年下半年来看,南美部分大豆产区减产、美豆产区天气不确定性较大将为大豆价格提供一定支撑。据了解,今年南美大豆产量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其中,今年1—5月巴西大豆出口4320万吨,同比减少551万吨,预计6—12月份出口量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下半年国际市场大豆在一定时间内供应可能相对偏紧,价格将获得一定支撑。
不过,在进入2022/2023年度以后,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供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市场价格已开始回落。美国农业部预计,2022/2023年度全球油籽产量由上年度的减产变为增产特别令人关注。其中,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由上年度的减产变为增产,预计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期末库存均将大幅增加,国际期货市场远期合约价格已开始回落。
目前,美国大豆播种进展顺利。例如美豆播种进度、大豆出苗率、今年首次发布的大豆优良率等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未来全球大豆市场关注的重点是美豆最终种植面积和产区天气变化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外,今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如果四季度南美大豆产区天气正常,2022/2023年度大豆产量将大幅增加,2023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可能大幅下跌。
相关数据显示,2022/2023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大幅增加,下半年国际价格振荡回落。2022/2023年度全球油菜籽出口增加,我国进口量有望出现回升。今年1—4月我国进口油菜籽45万吨,同比减少28万吨;去年6月至今年4月累计进口209万吨,同比减少48万吨。估计2021/2022年度我国进口油菜籽215万吨左右,同比减少68万吨,降至11年来低点。目前,有关部门取消了两家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商的限制,大中型油脂企业将会重新进口油菜籽,考虑到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加,2022/2023年度年度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会增加,但全球进口竞争激烈将制约我国进口量的大幅增加。
另据了解,2022/2023年度全球葵花籽产量下降,但贸易量小对市场影响不大。相关国际市场机构预计,今年乌克兰葵花种植面积420万公顷,同比下降38%;产量920万吨,下降44.6%。美国农业部预计,乌克兰葵花籽产量950万吨,同比下降700万吨或45.7%。
综合来看,2022/2023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库存增加,供需状况好转。
从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分析,2021/2022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出现1995年来的首次下降,预计2021/2022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3887万吨,较上年度的4262万吨大降375万吨或8.8%。其中,食用消费3487万吨,下降221万吨或6.0%;工业和饲料消费388万吨,下降159万吨或29.1%。究其原因,疫情影响、高价抑制消费、动物油替代。例如:受疫情影响,国内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出现下降。油脂油料价格大涨,植物油内外倒挂、大豆菜籽压榨亏损,国内植物油消费下降、进口亏损,进口量大幅减少。肉类产量大幅增加、价格下跌带动动物油产量提高、替代增加。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政策支持,今年我国大豆等油料产量将出现明显增加。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提出,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抓好东北四省区大豆面积恢复,支持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加快推广新模式新技术,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抓好油菜、花生等油料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扩面积、提产量。
另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而且,我国还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未来我国大豆和油料产量将会保持增加态势。
未来影响全球油脂油料价格走势的供需基本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市场:一是棕榈油市场。印尼棕榈油胀库急需加快出口,棕榈油进入增产季,马来西亚棕榈园的劳工短缺问题。二是大豆和豆油市场。三季度美国大豆产区天气状况,今年南美大豆种植和天气状况,美国生柴需求增加情况,巴西是否上调生柴掺混比例。三是油菜籽和菜油市场。欧洲油菜籽上市情况,加拿大油菜种植和生长情况。四是葵花油。俄乌冲突何时结束,结束后乌克兰葵花油出口恢复情况。五是国内市场。疫情好转后是否会带来消费的快速增加?国内植物油库存较低、内外价格持续倒挂导致进口减少,是否会导致国内供应紧张,内外价格走势出现分化?与此同时,未来影响全球油脂油料价格的宏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油价格涨至历史高位。二是美国、南美和印尼、马来生柴支持政策利多油脂价格。三是欧洲生柴政策利空油脂价格。受上半年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减少生物柴油掺混量。近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投票通过,将基于农作物的生物燃料限制在用于交通运输中的生物燃料总使用量的一半以下,并在2023年前逐步淘汰基于棕榈和大豆的生物燃料。
另外,全球通胀、各国加息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世界银行行长近日表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1年的5.7%下降至2.1%,2023年降至1.5%。许多国家的通胀目前正处于几十年来高点,上世纪70年代末为遏制通胀而采取的过大幅度加息导致1982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并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引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加息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美元升值与CRB指数同步上涨的状况难以持续。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