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
提起刘占林,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无人不晓。作为我国优质水稻育种专家、农艺师,他1946年出生于黑龙江五常市这片黑土地上,从此与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6年他被分配到五常市第三良种场工作。他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如何让中国人吃饱饭?仍然是当时我国的主要难题。1966年袁隆平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水稻育种行业开启了“三系杂交育种”的热潮,我国水稻育种行业围绕“高产”指标展开了持续的研究与发展。
从1968年开始,刘占林全身心投入到了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的科研工作中。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他工作之余进入农业专科学校进修学习,并在以后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分别在“高产”水稻品种、“高产”种植技术和“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培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五常水稻产业由落后走向了先进,由高产走向了优质的发展道路。
他培育的“系选14、五育1号、五育2号、五稻3号、绿珠1号、绿珠2号、绿珠3号、绿珠4号”等优良品种在五常市(县)连续五十多年占据主导地位,从品质层面塑造了“五常大米”的优质形象。他也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五常大米之父”。
“五常大米之父”刘占林:让更多中国人吃到好大米
图为我国优质水稻育种专家、农艺师刘占林在查看“绿珠202”生长情况。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锋 通讯员 孔令娟)
微信公众号 IGO世界粮油展 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