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油果兼用的独特树种,橄榄油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用木本油料。油橄榄鲜果榨取的橄榄油被誉为“液体黄金”,鲜果经盐渍发酵制成的餐用油橄榄被誉为“餐桌上的‘皇后’”,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从周恩来总理亲自引种,油橄榄来到我国已经55年了。55年后,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亲自引种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1月10日,周恩来总理一行,先后对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阿尔巴尼亚和突尼斯6个油橄榄主要生产国,进行了27天的访问。其间耳闻目睹了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树和悠久的油橄榄文化,亲自品尝了那里生产的油橄榄油和油橄榄罐头等。周恩来总理在阿尔巴尼亚为期9天的友好访问中,从南到北,去过不少地方,参观了工厂、农村以及四处可见的油橄榄树等。在为周总理举行的一次欢迎晚会上,恰逢中国林业科学院教授徐伟英等正在考察油橄榄生产和加工技术,她们向周总理等做了简要汇报,这再次加深了周总理对油橄榄的良好印象。之后,时任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主动提出赠送中国政府1万株油橄榄树苗。
亲手种植 1964年3月3日,周总理不顾出访刚刚归来的旅途疲劳,便与阿尔巴尼亚护送油橄榄树苗的专家同车前往位于昆明市郊60公里的海口林场。途中,周总理不停地向两位专家询问油橄榄的生长习性以及种好、管好油橄榄的技术问题等。到达林场后,周总理与两位专家、当地少先队员共同栽下一株油橄榄“样板树”,并向在场的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林业部领导同志及林场职工,示范栽植油橄榄树苗不同环节的技术要求:“每棵树都要有记录,要像保护四岁小孩子一样,细心照管它们。”
亲自指导 1964年3月1日,周总理出访非、欧、亚14个国家归来后听取了油橄榄引种情况汇报,在25天时间里先后对种好管好油橄榄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周总理是我国油橄榄产业成功的奠基人和总设计师!
油橄榄原产东地中海沿岸国家,经过6000多年的传播发展,目前已在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种植,食用和消费油橄榄油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0多个。据国际油橄榄理事会(IOC)统计,目前世界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65亿亩,年产鲜果约1700万吨,油橄榄油300万吨左右,餐用油橄榄250万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成为世界食用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油橄榄批量来到中国55年间,广大林业职工和科技人员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先后攻克了成活关、生长关、开花结实关、传宗接代关,正在向高产稳产关迈进。
我国批量引种油橄榄55年来,也历经了引种试验、推广发展、巩固提高、衰退低谷、恢复发展5个时期。经过我国广大油橄榄工作者和各地长期试验,终于在我国西部干旱河谷地区找到了油橄榄适生发展区域,并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甘肃、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湖北、贵州、浙江等省(市),油橄榄种植总面积已达120多万亩3200多万株,年产鲜果6万余吨、初榨油橄榄油7000吨左右。据初步统计,全国现有初榨油橄榄油加工企业30家、初榨油生产线35条,总加工能力5万多吨。甘肃省陇南市、四川、云南等地一些油橄榄企业研制开发出高端食用油橄榄油、保健油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油橄榄茶、油橄榄酒、油橄榄罐头等十大类80多种产品,油橄榄油等系列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荣获国际、国内各类奖项70多项。
发展油橄榄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油橄榄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地中海饮食结构”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油橄榄产业是一项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富民产业。发展油橄榄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甘肃陇南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造就了陇南一大新兴特色农林产业,还为陇南脱贫攻坚开辟了一条全新高效脱贫途径,惠及40多个乡镇40多万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8年陇南市减贫13.3万人,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8.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8%。与此同时,四川凉山、云南丽江和永仁等地油橄榄企业,在做大做强油橄榄产业的同时,还积极为当地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还存在某些问题。比如,缺乏国家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对驯化育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苗木质量和苗木定干、整形修剪,选地不当,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以及经济效益不高;科研工作滞后等。
专家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二是改简单引种为驯化育种。首先要提高对选育适合本地区油橄榄优良品种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与油橄榄原产地中海气候类型有着较大或完全不同的事实。其次应一手抓好现有油橄榄园的管护,使其保持提质增效,让种植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手抓好驯化育种。三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四是确保种苗质量,坚持集约化经营方向。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